信任不能代替監督
發稿時間:2016-11-29 12:52:52
新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黨(dang) 內(nei) 監督條例》第一章總則的第一條明確提出,要“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必須“強化黨(dang) 內(nei) 監督”。第三條則進一步明確,“黨(dang) 內(nei) 監督沒有禁區、沒有例外。信任不能代替監督。各級黨(dang) 組織應當把信任激勵同嚴(yan) 格監督結合起來,促使黨(dang) 的領導幹部做到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用權受監督、失責必追究。”
認真學習(xi) 《監督條例》,可以深刻認識到:信任激勵與(yu) 嚴(yan) 格監督就關(guan) 係而言,它們(men) 既對立又統一;就性質來說,它們(men) 不能相互代替;就作用來講,它們(men) 可以相互促進。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講,《監督條例》既是強化黨(dang) 內(nei) 監督、嚴(yan) 格黨(dang) 的政治紀律的黨(dang) 規;也是信任各級黨(dang) 組織能夠從(cong) 嚴(yan) 管黨(dang) 治黨(dang) ,激勵各級領導幹部和廣大黨(dang) 員能夠全黨(dang) 抓、抓全黨(dang) 的行動指南。
對立統一的信任與(yu) 監督
信任與(yu) 監督,就關(guan) 係而言,信任是激勵的推動力,監督是約束的控製力。信任不能代替監督,是對立統一規律的實際體(ti) 現。信任與(yu) 監督各自以不同的對立麵而處於(yu) 一個(ge) 共同的矛盾體(ti) 之中。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規律。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源於(yu) 事物內(nei) 矛盾雙方的既統一、又鬥爭(zheng) 。信任與(yu) 監督,既是相互對立的矛盾,又共同存在於(yu) 相同的統一體(ti) 之中。它們(men) 既統一、又鬥爭(zheng) ,推動著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以汽車為(wei) 例,每輛汽車都有動力係統和製動係統,這兩(liang) 個(ge) 係統須科學合理地匹配。3.0動力係統的汽車,如果配上4.0的製動係統,司機雖不願意開(因為(wei) 太費油),但是還可以開;可是3.0動力係統的汽車,如果配上1.0的製動係統,司機就很可能不敢開(因為(wei) 不安全)。信任激勵是動力係統,嚴(yan) 格監督是製動係統。沒有信任激勵,嚴(yan) 格監督前提空置;沒有嚴(yan) 格監督,信任激勵失去意義(yi) 。汽車沒有了動力係統,製動係統就失去了存在意義(yi) ;汽車沒有了製動係統,動力係統就成了馬路殺手。
信任不能代替監督
信任有激勵作用,監督有製約作用。錯把信任當監督,如同錯把油門當刹車,不是撞傷(shang) 人,就是撞壞車;錯把監督當信任,如同錯把刹車當油門,車還沒起步,機器就已熄火。用信任代替監督,信任就會(hui) 因失控而變成放任;用監督代替信任,監督就會(hui) 熄滅應有的動力。
信任不能代替監督,沒有監督,信任會(hui) 成放任。在大慶油田生活、學習(xi) 、工作23年的蘇樹林,應該算是根紅苗正。他37歲就當上了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兼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黨(dang) 委書(shu) 記,大慶石油管理局黨(dang) 委副書(shu) 記。他41歲時,四川開縣發生了當時世界最嚴(yan) 重的天然氣井噴事故,他於(yu) 23小時就趕到了事故地,並親(qin) 自帶領搶險隊員冒著生命危險,深入現場探險施救;44歲擔任遼寧省委常委、組織部長;51歲成為(wei) 十八大後的福建省省長。然而,失去監督的蘇樹林卻經不起權力、金錢的誘惑,錯將信任當放任,成為(wei) 本屆落馬的最年輕的中央委員。
相互促進的信任與(yu) 監督
信任與(yu) 監督,就作用而言,雖然不能相互代替,卻可以相互促進。信任於(yu) 前,監督於(yu) 後,信任就能有始有終,監督也能防微杜漸。以監督護信任,則信任存;以放任求信任,則信任亡。它們(men) 既相互製約,防止越界;又相互促進,取長補短。信任不能代替監督,但信任與(yu) 監督的結合,卻能相互促進。這一點在《監督條例》中得到很好體(ti) 現。
在建立健全黨(dang) 中央統一領導的黨(dang) 內(nei) 監督體(ti) 係中,從(cong) 黨(dang) 委的全麵監督,到紀委的專(zhuan) 責監督,再到黨(dang) 的工作部門的職能監督、黨(dang) 的基層組織的日常監督和黨(dang) 員民主監督,在這五位一體(ti) 的監督體(ti) 係中,首先體(ti) 現的是對上述黨(dang) 組織和黨(dang) 員的信任,相信各級黨(dang) 委能抓好管理中的監督,相信紀委能履行好監督專(zhuan) 責,相信黨(dang) 的工作部門能搞好職能監督,相信黨(dang) 的基層組織能做好日常監督,相信廣大黨(dang) 員能行使好民主監督的權利。
“黨(dang) 的領導幹部應當強化自我約束”,是信任激勵;“黨(dang) 委(黨(dang) 組)在黨(dang) 內(nei) 監督中負主體(ti) 責任”,是信任,也是激勵;“書(shu) 記是第一責任人”,是信任,更是激勵。
“黨(dang) 內(nei) 監督沒有禁區、沒有例外”,是嚴(yan) 格監督;“信任不能代替監督”,是嚴(yan) 格,也是監督;黨(dang) 的各級組織和各級領導幹部“做到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用權受監督、失責必追究”,是嚴(yan) 格,更是監督。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之所以偉(wei) 大,並非因為(wei) 其始終正確,而是敢於(yu) 直麵問題,敢於(yu) 改正錯誤,“具有自我修複的能力”。基於(yu) 認真汲取曆史的經驗教訓,深刻正視當前的現實問題,我們(men) 明白,在一黨(dang) 長期執政條件下,最大的挑戰,就是對“權力的有效監督”,“持續破解這一難題,黨(dang) 才能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監督條例》的製訂,就是立足於(yu) “解決(jue) 黨(dang) 自身存在的問題,根本要靠強化自我監督”。而把信任激勵與(yu) 嚴(yan) 格監督緊密結合,就能實現其相互促進。
實踐已經證明,有了信任,實施監督就會(hui)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接受監督就會(hui) 發之於(yu) 初心,思之於(yu) 換位。實踐同樣還將證明,有了嚴(yan) 格監督,給予信任激勵就有了基於(yu) 製度的保證;接受信任激勵就有了來自堅強後盾的信心。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必須強化黨(dang) 內(nei) 監督;強化黨(dang) 內(nei) 監督,也離不開信任的激勵。信任不能代替監督,嚴(yan) 格監督也不能代替信任激勵。從(cong) 製度反腐,到製度治黨(dang) ,把信任激勵同嚴(yan) 格監督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實現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
(作者為(wei) 中國紀檢監察學院原副院長)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