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綜合

文章

發達國家思政教育模式對我國的啟示

發稿時間:2016-10-09 12:25:20   來源:人民論壇   作者:徐光輝

  【關(guan) 鍵詞】 思政教育模式  理念  啟示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A
 
  目前,世界各國都將思想政治教育作為(wei) 教育的重點之一。美國等大多數發達國家普遍認為(wei) ,學校最為(wei) 重要的作用在於(yu) 促使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hui) 實踐活動中,提升其道德素養(yang) 、獨立思考能力及參政能力等。發達國家的學校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更注重事實性教育和比較性教育,注重道德素養(yang) 與(yu) 參政能力的培養(yang) ,以便使學生可以在未來更好的適應社會(hui) 生活。加強教育方式的改革,加大對教育資源的投入,充分了解各國思政教育的特點和優(you) 勢,尤其是發達國家的思政教育方式,學習(xi) 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有助於(yu) 更好地了解我國思政教育現狀,提升我國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發達國家的思政教育模式
 
  融入學生生活的思政教育模式。在思政教育模式方麵,發達國家通常非常隱蔽。西方國家更注重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感受傳(chuan) 統價(jia) 值觀,同時將學校持有的經濟政治意識形態全麵融入到教學過程中,並且還會(hui) 與(yu) 古希臘哲學家的思想加以比較分析,增強學生的民族歸屬感和對本國現行政治製度的優(you) 越感。通常而言,西方國家會(hui) 將思想和道德教育融入到各個(ge) 學科之中,尤其是人文學科中,此外,其所出版的各類影視、文學作品上也體(ti) 現著濃厚的政治思想特色。例如美國學校不僅(jin) 將思政教育融入曆史課教學中,而且十分重視引導學生參與(yu) 國家政治運動,引導其全麵了解和分析國家當前的政治局勢,積極參政,並對各項國家政策進行分析與(yu) 批判。就社會(hui) 管理而言,美國人有著多種多樣的政治思想。就公共設施而言,美國有著諸多公開的公共設施,包括博物館、紀念館、曆史展覽館等。在教學方法上,西方國家通常也會(hui) 采用灌輸式的方法對學生進行知識教授,以此促使學生在腦海中形成特定的政治意識與(yu) 觀念。
 
  注重實踐的思政教育模式。大多數西方國家都十分注重引導學生參加社會(hui) 實踐活動,並且將其作為(wei) 一門必修課對學生加以考核。在西方國家,幾乎每個(ge) 學校都有大量的學生社團,這些社團受到學校和社會(hui) 資金的支持,發展態勢良好,學生可以憑借自身興(xing) 趣成立社團或者加入自己感興(xing) 趣的社團。這些社團活動可以讓學生與(yu) 社會(hui) 進行更多的接觸,更為(wei) 深入地體(ti) 驗社會(hui) 生活。教師也會(hui) 通過這些社團活動對學生加以影響,對其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思政教育。在教學實踐方麵,學校更為(wei) 注重引導學生參加豐(feng) 富多樣的各類社會(hui) 實踐活動,借此提升其應用能力。同時,在考察和錄取學生方麵,學校也將學生的社會(hui) 實踐情況作為(wei) 十分重要的一項評價(jia) 標準。除此之外,西方國家更為(wei) 注重對思政教育模式的研究,不斷提升思政教育的係統性和科學性。目前,我國正努力汲取西方國家的社會(hui) 實踐教育經驗,完善我國的思政教育模式,因此研究分析西方國家的思政教育模式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發展而言意義(yi) 重大。
 
  與(yu) 宗教教育相結合的思政教育模式。在西方國家,常常將對學生的思政教育和其他各個(ge) 學科相結合,尤其是將其和宗教進行結合,結合方式有著較強的隱蔽性。對於(yu) 美日韓而言,其所施行的是思政教育和宗教教育相分離的政策。雖說這三個(ge) 國家都明文規定,禁止在公立學校開設宗教課程,然而大多數私立學校都開設宗教課程。雖說公立學校被禁止開設宗教課程,但是實際上這些學校所舉(ju) 行的宗教活動也不在少數。這些宗教活動多由學生個(ge) 人或者社團發起。在英國和德國等國家,政治和宗教有著十分緊密的聯係,國家明文規定所有學校都必須將宗教課程設置為(wei) 學生的必修課。宗教課程的作用在於(yu) 不斷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yang) ,並且提升學生的政治參與(yu) 度和對國家政治政策的認同度。而對我國而言,我們(men) 一直主張無神論,同時給予國民自由選擇宗教信仰的權利,政府根據頒布的法律對宗教各項事務進行管理,在允許宗教傳(chuan) 教的同時對其進行積極的引導和管理。我國思政教育不單單存在於(yu) 學校當中,在學生離開學校進入社會(hui) 以後也一直存在著。然而,目前存在的一大難題是我國民眾(zhong) 主動參與(yu) 思政教育活動的積極性不高。
 
  發達國家思政教育理念和模式給我國的啟示
 
  以學生為(wei) 主體(ti) ,在思政教育中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政教育的作用在於(yu) 對人進行思想引導,培養(yang) 人們(men) 的道德觀,為(wei) 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輸送合格人才。因為(wei) 曆史原因,我國一直將人才培養(yang) 作為(wei) 思政教育最主要的目標。目前,人才的發展更多元,因此,我國在思政教育上應該更注重對學生多方麵能力的培養(yang) 。既要注重提升學生的技能水平,同時也必須注重提升學生的政治素養(yang) ,確保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的順利進行。因此,思政教育不單單應該灌輸給學生理論知識,還應該激發其創造性思維,開創更為(wei) 高效的思政教育模式。具體(ti) 而言,可以采用專(zhuan) 題教育等多種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能力,引導其對當前社會(hui) 現象進行思考,激發其創造性思維。
 
  深入了解學生的內(nei) 在需求,加強對學生的自信塑造。西方國家十分注重塑造學生的自信。實際上,每一個(ge) 學生都有著並非完全相同的個(ge) 人經曆。在教育學生時,學校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個(ge) 人經曆和自身意願,信任、引導、讚許和幫助學生,促使學生具有更強的歸屬感,同時感受到學校的尊重和信任。自從(cong) 提出素質教育以來,我國更加注重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同時以學生自身意願為(wei) 基礎對其進行幫助和引導。
 
  在思政教育中加強實踐性教育。傳(chuan) 統思政教育模式中的理論教育目前已難以符合我國要求,因此必須將思政教育理論結合政治實踐以提升當前思政教育的成效。除此之外,我國還需不斷拓展教育渠道,借助計算機設備和網絡實施思政教育,並且在學校建立良好的互相學習(xi) 的氛圍,加強各類學生社團對學生思想的影響,切實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與(yu) 此同時,還應引導學生深入社會(hui) 實踐,在實踐過程中檢驗教育成效,從(cong) 而對教學方法進行不斷的修正和調整。在整個(ge) 思政教育過程中,實踐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一個(ge) 環節,是將思政教育真正融入到學生教育活動中的關(guan) 鍵途徑,也是對思政教育理論進行不斷完善的有效方式。
 
  在學生生活中滲透思政教育。當前正處於(yu) 信息化時代,各類信息傳(chuan) 播速度很快。學生借助網絡工具,能夠快速獲取大量信息,這些信息量遠遠超過其在課堂上所獲知的信息量。因此,僅(jin) 僅(jin) 使用灌輸方式傳(chuan) 授學生政治知識的有效性已經大大降低。我國必須更新現有的思政教育模式,將思政教育融入到多個(ge) 學科之中,對學生進行全麵的教育滲透,才能確保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在傳(chuan) 統思政教育模式中,學校主要將思政教育滲透集中於(yu) 教育學、心理學、社會(hui) 學、經濟學等學科,然而,目前學科分類更為(wei) 細化,各學科發展更為(wei) 深入,同時呈現出交叉發展的狀態。因此,思政教育應該利用好這一趨勢,將之融入到學科深化發展和交叉發展之中,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將思政教育與(yu) 我國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我國是一個(ge) 多民族的國家,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形成了優(you) 秀的傳(chuan) 統文化。相比西方發達國家將思政教育與(yu) 宗教相結合,我國可以將思政教育與(yu) 我國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例如,我國各民族有許多優(you) 秀的傳(chuan) 統民間文化,我國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將這些文化傳(chuan) 統和習(xi) 俗與(yu) 思政教育理論相結合,從(cong) 而創新思政教育方式。
 
  (作者單位:中國石油大學(華東(dong) ))
 
  【參考文獻】
 
  ①王振存:《論當前國際教育研究現狀、實踐發展特點及啟示》 ,《河南大學學報》 (社會(hui) 科學版),2010年第2期。
 
  ②李麗(li) 君:《基於(yu) 人文關(guan) 懷理念的大學生思想思政教育實效性研究述評》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 (上旬),2014年第1期。
 
  ③孫仁傑:《英美思想思政教育概況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學理論》,2016年第2期。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