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小敏

文章

改革須避免片麵化

發稿時間:2016-09-29 10:30:31   作者:石小敏

  “前30年給我們(men) 的各種經驗教訓,指引著我們(men) 怎麽(me) 走今後的30年;當我們(men) 遇到挑戰的時候,唯有改革才有希望。中國真正的改革,都是在困難條件下才被激發出來,所以,隻有基層還有探討新知的渴求、有創新的需求、有政府進行新一輪改革的呼籲,中國才有希望。”

  2012年1月8日,由中國經濟體(ti) 製改革雜誌社主辦的“kaiyun官方地址(2011)年會(hui) ”在京召開。中國經濟體(ti) 製改革研究會(hui) 副會(hui) 長石小敏在會(hui) 上做了精彩發言。

  石小敏認為(wei) 2012年經濟形勢不容樂(le) 觀,“現在中國麵臨(lin) 新一輪的改革和挑戰,”,當前改革“要突破的是既得利益。在為(wei) 人民服務的時候,心裏不能揣著為(wei) 人民幣服務,改革要突破的是私心,突破的是無知。”

  石小敏重點討論了中國模式和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的問題。

  第一,中國模式和中國經濟發展方式是什麽(me) 關(guan) 係?石小敏分析認為(wei) ,中國模式和中國經濟發展方式是“表裏關(guan) 係”,一個(ge) 在外,一個(ge) 在內(nei) 。全球經濟危機以來,2009年和2010年發達國家趴下的時候,中國站著,似乎“中國模式”可以超越歐美,有自己的獨到優(you) 勢,但是,從(cong) 2011年6、7月以來,中央領導便一再強調,中國的經濟發展方式或者叫中國經濟增長模式不可持續,不和諧不協調。“十二五”規劃把轉變發展方式作為(wei) 重中之重,作為(wei) “十二五”規劃的重心。

  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從(cong) 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在到本世紀這10年,不斷演變,尤其是本世紀以招商引資為(wei) 主的戰略,製造業(ye) 出口取得輝煌成果,這個(ge) 戰略的形成,以及不斷演變,牽動著“中國模式”發生一些變化。“中國模式”總體(ti) 上是中國的治理方式,承載著中國發展模式。特別是最近30年來,執政黨(dang) 把發展經濟作為(wei) 自己的執政重心,是第一要務,“發展是硬道理”,所以“中國模式”和中國經濟發展方式實際互為(wei) 表裏。但是,當經濟發展方式或稱增長模式變得不可持續、不協調、不和諧的時候,“中國模式”就不能夠很好繼續下去了。

  第二,經濟發展方式到底有什麽(me) 問題,為(wei) 什麽(me) 不可持續、不協調?上世紀80年代我國確實從(cong) 計劃經濟走出來,從(cong) 經濟瀕臨(lin) 崩潰中走出來,到90年代中國增長方式發展方式遇到極大的挑戰,國有企業(ye) 在競爭(zheng) 中對外打不過三資企業(ye) ,對內(nei) 打不過鄉(xiang) 鎮企業(ye) ,1996年出現國有工業(ye) 企業(ye) 整體(ti) 虧(kui) 損。這個(ge) 時候,中國逐漸把希望更多放在大規模引進外資上,實行了一係列改革,加入WTO。2002年到2010年,中國的GDP翻了一番多,8年時間,中國的出口翻了兩(liang) 番多,外匯儲(chu) 備翻三番多,直到把中國推到全球經濟總量第二的地位。

  但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2009年中國出口下降19%,中國外向型戰略受阻,不得不轉向國內(nei) 投資需求,主要是造城和造房。我國的毛投資率從(cong) 2002年的36%漲207年55%,再到2010年接近70%,但我國內(nei) 需隻占全球市場的1/20。兩(liang) 年的投資把國內(nei) 投資市場撐爆了,房子賣不出去,很多高速公路沒車跑,效率大幅度下降。2002年,中國每增加1塊錢的GDP需要1.78元投資,到2010年需要將近7元錢。因此,退回到原有模式裏,政府主導城市建設,所謂造城造房,但帶來投資效益大幅度下降,帶來壞賬風險急增。這是2011年以來中國遇到的經濟形勢。

  在本輪全球金融危機到來前,中國經濟氣氛主導市場化法製化,2008年通過兩(liang) 個(ge) 非常重要法律,一個(ge) 是《反壟斷法》,一個(ge) 是《物權法》,但是這場危機以來這種氛圍掃光了,國進民退的色彩又濃厚起來,這次主角從(cong) 外商投資企業(ye) 轉向政府自身,以中央、地方政府為(wei) 主角。中國遇到的問題非常尖銳,我們(men) 為(wei) 什麽(me) 會(hui) 形成這樣一種發展戰略?這個(ge) 戰略曾經發揮這麽(me) 好優(you) 勢,取得這麽(me) 顯赫成果現在卻遇到這麽(me) 大挑戰和困難?

  這和我們(men) 的改革有關(guan) 係,我國1978年啟動改革,1992年加大開放,這些都是正確的,但是我們(men) 的改革是片麵的,我們(men) 開放製造業(ye) ,配套開發很多領域,但我們(men) 基礎工業(ye) 還是壟斷;工業(ye) 開放發展大但,但服務業(ye) 大多數情況是壟斷的,我們(men) 經濟開放引入市場但是社會(hui) 政治管理步子太慢。

  “有人說‘中國模式’的優(you) 勢在於(yu) 中國是一個(ge) 大國,悠久曆史,文化深厚,政府信奉儒家,致力於(yu) 為(wei) 民服務,老百姓有節約、儲(chu) 蓄以及重教育傳(chuan) 統。但是,30年前這些東(dong) 西我們(men) 都有,計劃經濟為(wei) 什麽(me) 沒能讓中國發展起來?”石小敏說,改革開放後,中國之所以能夠發展起來,是因為(wei) 我們(men) 引進新東(dong) 西,我們(men) 擁抱了全球化,引進市場和法治,使我們(men) 的傳(chuan) 統因素在新事物、新機製激發下發揮了優(you) 勢和潛能。

  石小敏建議,當人們(men) 呼喚“頂層設計”千呼萬(wan) 喚駛不出的時候,能不能開放基層搞實驗,能不能允許民間和企業(ye) 多創新實驗?中國30年來每遇困難之時,是抓住了改革開放才現新機,才柳暗花明,這是我們(men) 的經驗。

 

 

友情鏈接: